佳文匯集
2022年,第32屆中國新聞獎首次設立了輿論監督報道獎項,全國共有63件參評作品,16件獲獎。從地方媒體到央媒,輿論監督類報道關注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民生,推動職能部門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事述理,以理服人,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聚焦國之大者耕地保護事關國家糧食安全。近年來,圍繞耕地保護、糧食生產問題,眾多媒體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報道。在...
歷史長河波瀾壯闊,總有一些關鍵節點定義奮斗坐標、指引前進方向。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站在建黨百年的重大時間節點上,面對這樣一個重大主題,如何書寫,才能更好呈現百年奮斗取得的非凡成就、凝聚億萬人民奮進新征程的精神力量?(一)構建共識,增強引領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樹立大歷史觀、大時代觀”。作為黨中央機關報的大型政論,講...
北京的城市邊緣,東南六環外,有一處歷史悠久的人群“聚落”。隋末唐初時,這里放養著許多軍馬,名為“馬駒里”?!榜R駒里”緊挨涼水河南岸,而后,河上建了一座橋,得名“馬駒橋”。2023年的今天,這里沒有馬也沒有牧草,只有一排排城中村的樓房,以及熙熙攘攘的人流。如今的馬駒橋,已是京城最大的勞務日結所在地。
《雪山大地》是當代作家楊志軍創作的長篇小說,以漢藏兩個家族的結合為主線,講述了1949年以后青藏高原發生的波瀾壯闊的歷史變遷。在小說中,父親強巴作為派駐草原的蹲點干部,跟隨牧民桑杰一家從野牛溝搬遷到野馬灘,住進桑杰家的帳房。桑杰的妻子賽毛為救父親被激流沖走,父親強巴把桑杰、賽毛的聾啞兒子才讓帶到省城西寧治病,讓他們的女兒梅朵到西寧上學...
2023年是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重要指示10周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這對主流媒體加快媒體融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為以國際傳播見長的中央重點新聞網站,近年來,中國新聞網(以下簡稱“中新網”)秉持用戶思維深度推進融合發展,全力推動重塑外宣業務、重整外宣流程、...
選題策劃上,本季《新民歌大會》的10支作品,從歌曲、歌手到創演場景,分別聚焦鄉村振興、文旅發展、民族交融、國際交流等方面,展現出廣西各個領域蓬勃發展的態勢,以及各族人民團結奮進的精神面貌。在制作流程上,我們走出演播室,對創演地場景進行新民歌美學的風格重塑,“潮化”平日熟悉的場景,用實景創演秀的挑戰感和反差感形成對觀眾的吸引力,把飽滿的...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運用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XR(擴展現實)、元宇宙技術等打造的沉浸式新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大媒體報道陣列中,并憑借著場景化的現場感、交互性強的體驗化敘事,推動著媒體融合不斷創新發展。作為國家英文日報和對外講述中國故事的主陣地之一,中國日報也積極開展沉浸式新聞的創新實踐,從初步嘗試到成為“常規武器”...
截至2022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10.67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5.6%。隨著數字技術持續進化和移動媒介不斷革新,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等發生深刻變化。從2015年“十三五”規劃提出“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到2020年“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提出“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做強新型主流媒體...
但近一段時間我們看到,本應起到社會穩定壓艙石作用的一些媒體,在“流量為王”的錯誤指引下,搞標題黨,發低俗內容,甚至充當了謠言的放大器。01部分媒體的錯誤表現一是搞標題黨?,F在有些媒體文章的標題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罢痼@!……”“勁爆!……”“定了!……”“火了!……”大到一地宏觀政策,小到天氣交通信息,都是讓人緊張兮兮點進去,一聲長嘆...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取得顯著成就,科學技術向著世界領先水平邁進,但在當今國際傳播競爭中,中國國際傳播能力仍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第一是文化認同度受限,話語鴻溝仍存。中國文化語義復雜,屬于語境龐大的高語境文化,由于信息接收和傳遞表達方式不同,對信息傳輸者的語境表達要求以及信息接受者的理解轉化能力都有著較高的要求,極其容易形成對價...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庇矊嵙蛙泴嵙且粋€國家相得益彰的“兩翼”,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建立在國際傳播能力基礎上的文化傳播力、文明影響力也須得到相應加強。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當前...
現在的文案,很多主打的都是一個直戳痛點,似乎必須要戳你一下子才滿意,才能讓你在滿眼的信息中看見它??墒?,生活如此多焦,現在的人們已經夠焦慮了,與其讓人綠上加綠,不如給人來點治愈,用飽含人性的溫暖,去緩解人們的焦慮,也可以讓人記住你,甚至還會感謝你,因為情緒的價值,是無價的。今天分享一組「話療」文案——用話語療愈人心,幫你打破種種焦慮的...
2022年6月14日半夜10點,東方甄選的抖音直播間里,一個臉型方方的主播正在帶貨。他從大興安嶺聊到星辰大海,從原始森林聊到中國歷史,評論區有人提醒,過去一小時粉絲又漲了40萬!臺下導演提示:書已經賣了50000冊了。這時主播才想起來還要帶貨,趕緊說回要賣的書《額爾古納河右岸》:我在讀到這本書的時候,第一次充滿了對力量、對生命、對森林...
“我很難給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模式,我就把在操作稿子的時候具體的習慣和方法分享給大家,如果大家覺得有可取的地方不妨試一試,如果不合適,也不用勉強去學或者去嘗試。新聞涉及到寫法,沒有什么絕對的地方,而且我覺得做記者,探索自己的工作方法本身就是一種樂趣?!痹诒敬沃v座中,梁婷圍繞“素材”,從突發報道和常規報道兩種類型出發,細致地拆解了操作稿件...
今年三月,《城堡里的馬原》火了。從流量邏輯來看,這篇沒什么修飾性語言、沒什么“爆點”的稿子似乎出圈得莫名其妙。但也恰恰是這種樸素甚至可以說簡單的文字,給我們呈現了“馬原老年喪子”背后的更多面相。沒有激流勇進的歌頌,沒有義憤填膺的指責,羅蘭用她流水一般平和的敘事方式,在讀者心中留下了真實的份量。而寫出這篇稿子時,羅蘭入行還不到兩年。此前...
高某考作文有5大得分點,你是不是很熟悉?可是你真的理解嗎?1.立意獨特,引人深思2.結構精巧,出人意料3.語言優美,文采斐然4.思維創新,富有新意5.有感而發,真情實感概括為2句話:內容要深,要新穎獨特;形式上要美,語言和結構都要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如果你現在是一位高一或者高二的同學,你就要想一想了,你通過努力,最能在哪個方面占據優勢...
數據新聞,又叫數據驅動新聞,是指基于數據的抓取、挖掘、統計、分析和可視化呈現的新型新聞報道方式。[1]如今,數據新聞在中國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許多媒體都對數據新聞進行了很多的探索和實踐,有的還做成了名專欄,比如新華網的數據新聞欄目、澎湃新聞的“美數課”欄目、財新網的“數字說”等。數據新聞可以更直觀、更有說服力地展示重大事件、社會問題和政...
2022年11月起,國家網信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等國家部門相繼單獨或聯合發布了三份政策性文件或法律法規,引起全社會對網絡暴力的高度關注。國家致力于構建網絡暴力的多元治理機制,但如果聚焦于刑事和民事治理,也有相關的問題值得評析。網絡暴力多元治理機制的構建2022年11月2日,中央網信辦秘書局發布《關于切實加強網絡暴力...
美國新批評派代表人物蘭色姆曾用兩個形象的比喻將文本的結構分作兩大類:“極權政府”和“民主政府”?!皹O權政府”的文本只顧有效地執行極權(總目標)的職能和命令,將它的“公民”(局部和細節)看做國家的機能部分,它們的意義要視其對政府總目標的貢獻而定?!懊裰髡钡奈谋緞t充分發揮所有局部、個別細節的作用,尊重其“公民”各自的“性格”,并不一味...
絡暴力是一個長期存在的社會現象,但是對于網絡暴力的認知,需要具有“史感”與“網感”。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一經引入,在相關研究中就開始出現對網絡暴力元素符號、“不良信息”[1]等進行的研究;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隨著Web2.0時代社交媒體的興起,一系列“新媒體事件”中出現了如話語爭斗、人肉搜索等“對立認同”的對抗性話語生產[2];而...